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要闻动态

资讯动态

关注“广东科技”

关注“广东软科学”

要闻动态

广州聚焦创新驱动 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时间:2019-05-30 14:22:13 点击:

广州聚焦创新驱动 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转发:广州创新  微信公众号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1%,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但其经济总量达到约10万亿元。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由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在《规划纲要》印发百日之际,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市大湾区办获悉,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形成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南沙与周边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未来广州将携手兄弟城市共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聚焦创新驱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一片热火朝天建设中,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大厦本月即将封顶,科大讯飞华南总部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未来将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创新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启动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的集聚区,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正在加速显现。琶洲试验区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此建设全国总部或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大厦,总投资超过725亿元。“琶洲试验区”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引擎和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这是广州聚焦创新驱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缩影。《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广州正聚焦优化升级,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携手港澳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广州开发区与香港新华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合作,谋划建设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创新转化平台。研究制定《广州市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行动方案》。乐金OLED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广汽丰田发动机进展顺利,获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施工图”“进度表”已形成。


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作为被纳入《规划纲要》的科技创新载体,中新广州知识城如今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厂区正在进行量产前的最后准备,这里将诞生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带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广州正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与中科院签约共建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与香港浸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筹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纳入第三批省实验室组建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新建前海、珠海等分中心,实现全面覆盖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其中服务超过150个港澳团队。推进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天河智慧城、国际生物岛、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与港澳共建超过30个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加强软硬对接,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提升要素便捷有序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硬对接”方面,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地铁22号线等13条地铁、白云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南沙港四期、机场第二高速公路、花莞高速、广佛放射线二期进展顺利。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在加强机制“软对接”方面,学习借鉴香港、澳门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港澳台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序推动执业资格认可,注册建筑师等6个建筑领域职业资格已实现互认,香港3个职业工种及澳门13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证明实现单方认可,开展与香港疫病统一监测和检测结构互认。白云机场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南沙、黄埔等口岸实现进出口货物全年24小时通关。


  聚焦拼船出海,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广州大力推行商事服务“穗港通”“穗澳通”,方便港人港企、澳人澳企在穗投资,创新粤港跨境货栈业务,推动与港澳检验检疫互认,缩短口岸通检放行时间。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2.0改革,提出43条任务举措,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获利电力、知识产权保护等10大重点领域攻坚工程。全面落实CEPA服务贸易协议,在南沙成立广州首家粤港合作联营律师事务所,引入CEPA框架下首家粤港合资证券公司。天河中央商务区、海珠琶洲会展中心区被列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南沙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439项制度创新成果,“商事登记确认制”和“金融风险防控平台”2个案例初步入选2019年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5个案例入选广东自贸区2018年最佳创新案例。


聚焦改善民生,共建优质生活圈


  民生领域交流合作成效明显。截至4月底,6500多名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保险,7000多名在校港澳学生参加医疗保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优质高校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广州科学城、增城“侨梦苑”等一批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和“创汇谷”已入驻85个港澳青创团队。


  广州正积极落实《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在全市推广复制广东自贸区6项出入境新政策。简化港澳医师转内地医师资格认证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当日办结。推动港澳居民在穗与内地居民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待遇。


加快构建形成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赋予了广州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广州有底气、有能力、也更有责任、更有义务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曾进泽告诉记者,当前广州推进大湾区建设实现开局良好,下一步广州将在七个方面聚力突破。


  广州将建立健全与国家、省以及港澳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印发广州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配套文件,形成远期、中期、近期相结合的贯彻实施体系;加强与港澳及国际营商规则对接,推动营商环境2.0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彰显“广州效率” “广州速度”,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广州温度”;着力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三城一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形成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南沙与周边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深化与港澳等大湾区城市合作,重点打造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等全产业链,携手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以点带面推动大湾区建设整体推进;发挥文化、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大湾区民众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学习、就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大湾区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民众。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