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关注“广东科技”
关注“广东软科学”
媒体聚焦
南方网讯 (记者/黄绮铌)10月13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十四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十个重点”,科学谋划布局。力争到2025年,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介绍,自2017年起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科技创新成效以及科技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
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超过3400亿元,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超过87万人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5万件,均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从2015年的2.47%提高到2020年的3.14%,位居全国前列。广东扎实推进九大领域重点研发计划,在5G、4K/8K超高清显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打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支撑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1%和31.1%。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双突破1000家,在孵企业数量超过3.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3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期间,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得国家批复同意,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入运营或启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建成10家省实验室及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此外,广东科技服务社会民生发展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彰显,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龚国平说。
2025年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龚国平强调,“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结合广东省实际,融入国家战略目标,全面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密围绕“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1+2+7+10”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即,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1条主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突出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等“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广东将奋力实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展望2035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主要创新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成为引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力量。
同时,“十四五”规划设置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等10个量化的预期性指标。其中,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力争“十四五”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左右,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的投入水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相对于“十三五”期末(5%)实现“翻番”,加速追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入水平。
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十个重点
龚国平表示,“在重点任务部署上,我们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按照‘七个聚焦、七个着力’,科学进行谋划布局。”
第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增强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并以重大创新平台集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项目,打造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建设大科学装置群,优化完善实验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等,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形成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挥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合作载体作用,全面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创新协调发展。
第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强化源头创新供给。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围绕量子科学、中微子、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传感等领域开展研发布局,加快实现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
第三,聚焦经济主战场,着力提升支撑引领能力。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补短板、锻长板”,在芯片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重点领域狠抓“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大力支持高端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
第四,聚焦人民生命健康,着力服务美好生活需求。围绕重大突发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农业农村发展、碳达峰碳中和“3060”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新冠疫情科研攻关,布局建设P3、P4实验室,实施科技支撑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增强社会民生领域技术支撑能力。
第五,聚焦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先实现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
第六,聚焦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聚焦重点领域创新人才需求,精心组织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为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签证、税收优惠、服务保障等提供便利,吸引集聚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创新创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足国家、省、地市乃至县区各级人才政策的叠加优势,大力营造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第七,聚焦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治理现代化。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统筹推进我省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在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科技计划监督评估、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重大改革关键牵引作用,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提高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操性,科技厅还凝练形成了“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卓越能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的内容。龚厅长称,“各项计划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内容和保障措施,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
全面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
广东毗邻港澳,对于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备特色优势。龚厅长介绍,“十三五”期间,粤港澳三地已经有了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改革举措不断深化,科技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积极向港澳开放。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过境拨付1.5亿元,约9000名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已享受到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我们启动建设了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34家面向港澳创建的创业孵化载体、50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600个。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陆续发布,以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科技创新链条融通为主要特征的粤港澳高水平协同协调发展机制必将得到全方位加强。
龚厅长表示,广东省将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深化。
一是更加紧密携手港澳增强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粤港澳三地各自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合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设。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加速港澳和内地创新链、产业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对接联通,畅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二是加快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在横琴,我们将携手港澳聚焦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在前海,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端创新人才基地,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我们还将持续支持广州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包括量子科学中心在内的高端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三是构建更开放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拓展粤港、粤澳联合资助计划,扩大省级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加大支持香港、澳门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力度。发挥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放大作用,加快集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实施“卓粤计划”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近两倍,从2015年末的54.2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1.86亿元,涌现出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有7项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但是,广东基础研究投入仍然偏低,原始创新能力仍旧不强,亟待补齐短板。
龚国平称,“最近,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他强调,“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面向前沿必争领域及我省高质量发展需求,制定实施《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卓粤计划”》,对未来基础研究发展作出系统性部署和安排,力争成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重点围绕量子科学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科学中心,抢占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创新高地。围绕产业发展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组织实施若干批次重大项目,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源头供给不足问题。
第二,要继续打造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效应,开展大科学计划,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
第三,要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研究范式。
第四,要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鼓励青年科学家开展前沿原创探索、非共识创新,激发中青年科学家的科研力量,提升我省原始创新能力。
第五,要构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建立基础研究省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争取更多中央财政支持,通过省市、省企联合基金引导地市和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第六,要持续优化基础研究创新生态,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的评价制度。